阻抗的產生是由于來訪者不愿否定自我與不敢面對困難;不愿放棄各種既得利益,企圖以失調的行為掩蓋深層的心理沖突;還可能是由于來訪者對抗咨詢或咨詢師的各種不同的的心理動機引起的。
一、阻抗是心理咨詢的伴生現象
阻抗的概念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將阻抗定義為患者在自由聯(lián)想過程中對于那些使人產生焦慮的記憶與認識的壓抑?!币虼?,阻抗的意義在傳統(tǒng)的精神分析學說中是所有精神防御機制的總和。羅杰斯將阻抗看做個體對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緒體驗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個體的自我認識與自尊受到威脅。有些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把阻抗理解為個體對于其行為矯正的不服從;或者是由于個體對心理咨詢心存疑虐;或者是由于個體缺乏行為變化的環(huán)境條件。所有這些理論都表明,阻抗對于心理咨詢過程具有深刻的影響。人們只有加以積極的認識與控制,才能達到預期的咨詢效果。反之,如果對阻抗現象不加理會,或處理不當,則咨詢的進展與效果將受到阻擾。
我們在心理咨詢實踐中發(fā)現,許多帶著煩惱來求助的正常人和因心理疾病來求治的來訪者,盡管起初都是主動來尋求幫助,口頭上希望重慶咨詢師幫他分析煩惱的原因,解除煩惱的困擾,消除痛苦的癥狀,但往往在實際行動中卻以種種公開或隱蔽的方式否定咨詢師的分析,抵制咨詢師的咨詢。這種現象就是“阻抗”。
影響咨詢順利進行的因素很多,其中也有來自重慶心理咨詢師的。當求助者表示不愿接受某些建議或方法時,不能一概把它都看做是阻抗的表現形式。那些來自咨詢師自身的原因阻礙心理咨詢順利進行的因素不能稱為阻抗。例如,心理咨詢師不具備應有的條件,或沒有很好地遵守咨詢原則,或對來訪者產生正、負移情而不能妥善解決等等。
二、阻抗的表現
我們在進行心理咨詢過程中,所見到的來訪者對咨詢的阻抗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求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回避咨詢師深入探索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有些強迫癥來訪者訴說他們被強迫動作折磨得非常痛苦,迫切地希望咨詢師給他一種“靈丹妙藥”或教給他們一些具體辦法,使他們能增加一些控制自己的力量。有些恐人癥患者不敢和別人對視,要求咨詢師想個具體辦法使他們膽子大一些等等。當咨詢師告訴他們,對那些癥狀只靠控制是不行的,實際上他們也控制不了,而是要深入思考,找出心靈深處造成這些癥狀的原因,重新用理智的態(tài)度來評價它,那些癥狀就會自然消失。他們常常不相信咨詢師的話,堅持要求給他們具體辦法而不愿深入思考。
(二)贅言與反復訴苦,阻止心理咨詢師的解釋
贅言表現為來訪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滔滔不絕的講話。在積極回答咨詢人員提問的表面背后隱藏了某種潛在動機,如減少咨詢師講話的機會,回避某些核心問題,轉移注意力等。反復訴苦多見于神經衰弱患者,他們每次見到咨詢師都反復傾訴自己的癥狀,而當咨詢師詢問他們引起發(fā)病的心理因素時,常常閉口不答,或不顧咨詢師的提問,仍熱不斷地訴苦,以控制面談的話題。他們急迫地要求咨詢師快些治好他們的病痛,但不愿觸及心理生活中的困難,正是這些心理困難才使他們的心理疾病遷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