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我們身邊的人,甚至抑郁癥患者對抑郁癥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性格軟弱,缺乏進取精神,自暴自棄,喜歡自虐等。認為他們的世界觀不正確,生活不積極主動,只要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幫助,他們的負面情緒和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但是今天的醫(yī)學研究已經(jīng)證實,抑郁癥患者大腦的一些生物指標和活動模式發(fā)生了變化,這應該是一種真正的病。當然,這個結(jié)果并不是讓所有患者都吃藥,而是讓我們所有人都尊重和理解抑郁癥患者的痛苦,就像我們尊重和理解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的痛苦一樣。抑郁癥不是單純的“執(zhí)念”或“思想問題”。病人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振作起來。
抑郁癥患者通常有以下表現(xiàn):
抑郁癥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幾乎每天都有,證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主觀表達(如感覺空虛、無助、悲傷等。),另一種是被別人觀察(哭等。)。青少年表現(xiàn)出莫名的不耐煩。
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我對所有的事情或者幾乎所有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明顯感到很少或者沒有興趣(通過我的主觀表達和別人的感受證明)。
不節(jié)食,你幾乎每天都在顯著減肥,或者增肥(比如一個月體重變化超過5%),或者增加食欲,或者減少食欲。
失眠或者嗜睡,幾乎天天如此。
興奮或者無反應,幾乎每天都有(一個人的主觀表達和別人的感受就證明了這一點)。
幾乎每天都很累或者無精打采。
覺得你或者你的環(huán)境沒用,或者覺得太多太不合適的愧疚感,幾乎每天都有,不僅僅是因為你病了而自責或者愧疚。
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幾乎每天都在下降,或猶豫不決(一個人的主觀表達和其他人的感受就證明了這一點)。
以上這些癥狀經(jīng)常會互相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當我們感到越疲勞,做的事情就越少;而做的事情越少,我們就越自責;我們越自責,情緒就越低落,抑郁癥狀就越嚴重,疲勞就會越加劇。這就是為什么要與這些癥狀做抗爭,防止它們互相影響使病情惡化。盡管做起來十分困難,而且剛開始時或許根本看不到任何良性改變,但我們沒的選擇,必須打破這一惡性循環(huán)。當然僅靠患者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