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臺州一名13歲的男孩走丟了。
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報道,13歲的男孩走丟了4天。
家人心急如焚,發(fā)布了尋人啟事。
警方介入后,孩子終于被找到了。
失蹤的那幾天,他睡在廁所,餓了就喝點自來水充饑。
他走丟的原因,竟然是:公交卡丟失,怕爸爸打。
被帶回警局后,民警溫柔地問是否愿意見見爸爸時,孩子嚇到連連拒絕:不敢……只是一張公交卡,為什么孩子寧愿在外流浪,也不敢回家?
想必,是從前很多時候,父母很少嘗試著和他溝通,從而對家庭只剩下恐懼。
后來,孩子的父親也說了一句話:你對得起我嗎?你每次犯錯才會打你,我平時會打你嗎?
孩子低著頭,死死摳著自己的手,一言不發(fā)。
這一幕,看得我很心酸。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耐心溝通,分析原因,而是粗魯?shù)匾活D教訓,結(jié)果就是將孩子越推越遠。
為什么,家有時也會傷人?
明明深愛著彼此,為何卻總是詞不達意,甚至說出傷人的話?
明明有無數(shù)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到頭來,卻總用激烈的方式,傷害家人。
我想,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
當父母的高高在上,做孩子的如履薄冰,代際溝通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和父母無法溝通你有多絕望。
有一個高贊回答令人痛心:從大吵大鬧,到歇斯底里,到從容沉默。
缺乏溝通的土壤,再好的親子關系,也會枯萎。
正如作家鄭曉舟說:這世間沒有完美的親子關系,只有終其一生的經(jīng)營。
02:
2018年,《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正式發(fā)布。
這份調(diào)查報告,覆蓋18萬余名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真實揭露我國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
“做錯事時,家長不聽解釋就批評。”
“總是打斷我?!?/span>
“家長從不允許我表達自己的觀點?!?/span>
親子溝通中的“大忌”,在很多家庭中卻占據(jù)不小的比重。孩子們得不到尊重,自然降低了和家長溝通的欲望。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也顯示,超過兩成的家庭,幾乎從沒有過親子溝通。不花時間談心,也不主動過問孩子生活和學校的事。
超過三成的家庭,幾乎從不一起觀看和討論電視節(jié)目。
家長經(jīng)常會問,孩子為啥和自己無話可說。
你不花時間和孩子談心,不想辦法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卻指望,他們遇事一個想到父母嗎?
孩子不是不想分享,而是不想和父母分享。
我毫不懷疑家長對孩子的愛,想給孩子一個好的經(jīng)濟條件,想給孩子的以后鋪好路。
一名網(wǎng)友說:“我的父母太愛我了。我想要一個蘋果,他們卻給我一車梨,還怪我不知感恩。
可我不喜歡梨,從頭到尾,我只想要一個蘋果而已?!?/span>
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卻不愿意傾聽孩子的心聲,是當代一些父母的共同特點。
大多數(shù)父母走進了一個誤區(qū):我要努力賺錢,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較好的經(jīng)濟條件,讓他贏在起跑線上。
他們忽略孩子的成長,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卻希望自己做的一切,將來孩子會由衷地感激。
事實上,很多被忽視的孩子,長大后回憶童年,記得的更多是10歲那年,盼了很久的家庭旅行因為父母食言泡湯了,15歲青春萌動那年,對異性的憧憬被父母粗暴地妖魔化了。
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父母與孩子,應該是互相成就的關系,而不是管理與被管理。
血緣不是萬無一失的粘合劑,即使是親情,也需要經(jīng)營。